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臟,引起局限性或彌漫性的心肌病變??梢鹦募⊙椎牟《居?0多種,其中以柯薩奇病毒最為常見。
1948年,美國柯薩奇市的科學家在兩個癱瘓病兒的糞便中,分離出一種病毒,定名為柯薩奇病毒。后來證明這種病毒是引起心肌炎的重要病源,從而揭示了大批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之謎。病毒感染人體造成心臟疾患最初發現于新生兒,到1957年,北愛爾蘭報道了一例成人柯薩奇心臟病后,近40余年來,國內外成人罹患病毒性心肌炎已屢見不鮮,而且有逐年增多之勢。因此,引起了醫學界的普遍關注。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,德國的學者肖更瑞奇進而指出,幾乎所有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,但最常見的仍屬柯薩奇病毒。
病毒性心肌炎常常出現在氣候多變的秋季。忽熱忽冷、忽晴忽陰、忽風忽雨的天氣變化,往往使難以適應的人感染上病毒,侵犯心肌而發病。病毒性心肌炎好發年齡為20—30歲,男性多于女性。輕者僅表現心跳加快,重者將會招致心律紊亂、心力衰竭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
病毒性心肌炎發病之初,常以“感冒”癥狀為先驅,如惡寒發燒、全身酸痛、嗓子疼、咳嗽,或吐瀉等。經1—3周后,出現一系列心臟不適,如左側胸痛、心慌、氣短和頭昏等。由于發病的多數是年輕人,而且往往自認為是感冒,一般都不引起重視,直到心累心跳癥狀嚴重時才想起上醫院。所以,常常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。對心肌炎的治療,一般要求住院,由醫師對癥使用藥物。任何自行用藥都難以對癥而達到治療效果。如果自治不當,病情發展會導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。
因此,凡在感冒后,短期內出現心慌、胸痛、氣急、疲乏、頭暈等不適癥狀的人,即應警惕發生心肌炎的可能,萬不能掉以輕心,需及早找醫生診治。為預防病毒感染,降低心肌炎的發生率,在氣候多變的秋季,應重視體格鍛煉,增加心肌抵抗致病因素的潛力。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,合理營養,保證足夠的維生素,特別要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C。注意和控制感冒及其它病毒性感染,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心肌炎的發病機會。
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版權申明 | 隱私政策 | 推廣服務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 |
本站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,它不能代替您的醫生或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。 |
Copyright © 2001-2021 www.sz-za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|
中健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復制及建立鏡像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