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被贴上“夕阳产业”标签、深陷亏损泥潭的钢铁行业,如今正以令人瞠目的业绩实现惊天逆转。
近期,柳钢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,预计净利润高达3.4亿至4亿元,同比大涨530%至641%,相当于日赚近200万元!这一成绩震惊资本市场,也揭开了钢铁行业全面复苏的大幕。
行业整体止跌回升,“报喜”企业占比近八成
据《证券时报》报道,钢铁与交通运输行业景气度拐点已现。在24家发布业绩预告的钢铁上市公司中,19家预喜,占比达79.17%,其中5家成功扭亏、7家同比减亏、7家利润增长。行业整体预计净利润中值合计为-27.33亿元,较2024年同期的-100.97亿元大幅收窄,减亏趋势明显。
个股表现同样亮眼。除柳钢股份外,三钢闽光由去年同期亏损2.34亿元,逆转为今年盈利1.31亿元;新钢股份从7547万元的亏损跃升为盈利8900万元至1.12亿元。
全年利润提前达成,河北钢铁成“利润担当”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全国钢铁行业2025年前5个月实现利润316.9亿元,不仅彻底扭转年初亏损态势,更提前超越2024年全年盈利水平。河北省钢铁企业更是以全国21.51%的产量,创造了30.39%的利润,成为行业复苏的标杆。
反内卷:从行政去产能到市场化控产
本轮钢铁行业的复苏,并非依靠一味提价或强力行政手段,而是基于“反内卷”策略下的行业自律与结构优化。钢铁价格震荡下行的同时,上游原料成本下降,助推盈利改善。此外,海外出口销量的增长,也为企业提供了喘息与反击的空间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出,2025年前5个月,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.7%,而行业利润却大幅增长,凸显“控产”对利润修复的重要性。这种“以减促稳”的市场化调控方式,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2.0版本。
复苏非终点,行业正在重构格局
当前钢铁行业虽已走出谷底,但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。随着“反内卷”政策逐步深化,行业将迈入“强者恒强、弱者淘汰”的新阶段。那些主动控产、注重产品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的企业,正逐步确立行业领先地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钢铁行业的复苏并非仅为盈利而复苏,而是制造业向“质”的提升迈进的典型样本。这场由“去内卷化”推动的转型,不仅让钢企活了下来,更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。
最后
从“卖钢不如卖水”的低谷,到“5个月超去年全年”的高光时刻,钢铁行业的重生故事告诉我们:恶性竞争不是出路,创新、协同、自律才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这一场逆袭,不只是钢铁行业的胜利,更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前奏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